从篮球梦到现实:我与NBA的不解之缘——王毅的追梦故事
那个改变命运的夏天
2015年夏天,我在北京租的10平米小屋里敲着键盘,空调坏了,汗珠子滴在键盘上。当时我写的篮球题材小说《灌篮》刚被出版社退稿,编辑说"太理想化,中国篮球写不出这种热血感"。我气得把稿子摔在床上,结果弹起来的水瓶把笔记本键盘浇了个透。 就在那天晚上,我收到封邮件,NBA中国赛需要临时中文解说。大学时在广播站混的经历,加上常年混虎扑积累的篮球知识,让我鬼使神差地报了名。没想到三天后,我居然站在了上海梅赛德斯中心球馆的解说席上。第一次近距离触碰梦想
记得第一次见到库里,他热身时投丢了个三分,球直接冲我飞来。我下意识接住,他冲我眨眨眼:"Nice catch, bro."那一瞬间,我浑身过电似的——这可是我游戏里天天用的球星啊! 解说时我的声音都在抖,把"汤普森"说成了"汤姆逊",弹幕里全是"解说菜鸡"。但中场休息时,导播拍拍我肩膀:"虽然紧张,但你是今天唯一注意到勇士队新战术的人。"从临时工到常驻记者
那次之后,我成了NBA中国的"万金油"。2016年总决赛抢七,我在骑士更衣室外蹲到凌晨两点,等来浑身香槟味的詹姆斯。他看见我手里的中文话筒突然笑了:"我知道中国球迷多疯狂。" 最难忘是2019年莫雷事件时,我在休斯顿跟队。更衣室气氛凝重得像冻住的胶水,哈登偷偷问我:"中国球迷真的都生气了吗?"我给他看手机里虎扑的帖子,他盯着那些中文评论看了好久。疫情中的特别记忆
2020年泡泡园区,我在迪士尼酒店隔离了整整三个月。每天隔着玻璃拍训练,戈贝尔看见我的隔离餐居然馋了:"你的炒面看起来比我们的汉堡香。"后来他真找我换了顿中餐外卖,代价是送我件签名球衣。 有次字母哥路过我的工作间,看见我在写小说,非要听中国篮球故事。我给他讲《灌篮高手》,他听得入迷,第二天训练还学樱木花道大喊"我是天才",把教练整懵了。回归初心的小说梦
去年《灌篮》终于出版时,我在纽约一家华人书店做签售。有个穿着杜兰特球衣的小球迷问我:"书里写的真是NBA吗?"我指着第58页的细节:"这个更衣室桥段,就是去年我在布鲁克林亲眼所见。" 现在我的新书《更衣室密码》要改编电影了,制片方想找球星客串。库里团队居然主动联系,说他记得当年那个接住他球的解说员。你看,生活有时候比小说还像小说。给追梦人的真心话
上周回老家,发现小时候打球的露天球场装上了篮网。几个中学生认出了我,非让我表演投篮。结果我投了个三不沾,孩子们笑成一团。这感觉真好,就像16岁那年,我第一次摸到篮球时的心跳。 很多人问我怎么把爱好变成职业,其实哪有那么多算计。当年要是没被退稿,没被水浇键盘,没赌气去报名解说,现在的我可能只是个普通上班族。所以啊,有时候生活给你的耳光,说不定是把你扇向更好的方向。 现在我依然会在球员通道紧张到结巴,依然会把战术板画得乱七八糟。但每次闻到场边的木地板味道,听到球鞋摩擦的吱吱声,我就知道——这个从小说里走出来的梦,我替当年的自己活得够本了。
上一篇
NBA球星经典复古球鞋:潮流与情怀的完美碰撞
2025-07-27
下一篇
发布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