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边新闻NBA可信吗?我亲身经历告诉你真相

花边新闻NBA可信吗?我亲身经历告诉你真相

作为一个看了十几年NBA的老球迷,今天我必须说说这个让我又爱又恨的话题——那些满天飞的NBA花边新闻到底靠不靠谱。说实话,每次刷到"某巨星夜店狂欢""更衣室爆发冲突"这类,我的手指都会不自觉地停下来,但点进去之后十次有九次都想骂娘。

第一次被花边新闻忽悠的经历

记得2016年勇士队73胜那个赛季,我在厕所刷到一条《库里赛前在更衣室痛哭》的推送,配图是库里低头擦汗的模糊照片。当时手一抖差点把手机掉马桶里,结果点开发现全文就两句话:"消息人士透露...疑似因膝盖不适",小编自己都补了句"尚待证实"。那天晚上库里照样砍了38分,投进7个三分球。 这种操作现在我都摸出门道了——先搞个惊悚,中间插两句模棱两可的"知情人士说",必定要留退路。最气人的是这类文章阅读量往往比正经战报高好几倍,评论区还总有人信誓旦旦说"我二舅的邻居的侄子在勇士当保洁,亲眼所见"。

解密花边新闻的三大套路

第一招:移花接木我最烦的就是把旧闻当新闻炒。上个月看到《詹姆斯训练中怒摔篮球》,点进去发现用的是2018年总决赛的动图。更离谱的是有小编把球员参加慈善活动的照片,硬说成"密会新女友"。 第二招:开局一张图去年某平台发过《杜兰特夜店与美女热吻》,结果被扒出照片是电影《空中大灌篮2》的杀青宴。最搞笑的是评论区有人还分析"看KD左手小拇指的弯曲程度,肯定是真新闻"。 第三招:专业术语忽悠有些报道特别喜欢堆砌"内部消息源""球队随队记者透露",其实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专门编故事的推特账号。有次我熬夜追新闻,发现中美两国小编居然在用谷歌翻译互相抄...

为什么我们总会被花边新闻吸引?

上周和哥们喝酒时还聊到这个。做新媒体的发小说:"你们球迷也别光骂小编,正常比赛报道没人看啊!"他给我看后台数据:同样的球员,正经分析文点击量不到八卦新闻的十分之一。 想想也是,我们看球不就图个乐子?上班摸鱼时谁愿意看枯燥的技术统计,当然是"欧文斋月期间偷吃汉堡被拍"这种更有意思。但问题在于,很多小编就吃准了球迷这种心理,越来越没底线。

辨别真假新闻的五个技巧

1. 看消息源:ESPN的Woj和Shams这种大佬爆料的转会消息基本靠谱,但某某娱乐网独家爆料的私生活八卦要当心 2. 查图片EXIF信息:用百度识图或者谷歌反向搜图,很多所谓"最新照片"其实是陈年旧照 3. 警惕夸张形容词:带"震惊""突发""重磅"的,80%都是党 4. 关注当事人回应:去年有新闻说哈登在休斯顿夜店撒钱,结果本尊在ins晒出在家打游戏的截图打脸 5. 别轻信"内部人士":真正知情的球队工作人员签了保密协议,敢乱说话早被开除了

那些年我们集体被骗过的经典案例

2019年《某中国球员将加盟湖人》的假新闻让虎扑服务器宕机,发现是P图;去年流传的《字母哥要求交易》截图,其实是2K游戏里的模拟剧情。最绝的是有小编把动漫《黑子的篮球》剧情当真实新闻发,评论区居然还有人分析"这种打法不符合人体工学"。 我自己最意难平的是2014年,信了《雷阿伦决定复出加盟骑士》的假消息,连夜买了克利夫兰的球票,结果到了现场才发现被耍了。现在想想,那些小编可能正看着流量数据偷笑呢。

作为老球迷的真心话

现在每次看到花边新闻,我都会先深呼吸三秒。与其被这些真假难辨的消息搞得心神不宁,不如好好欣赏比赛本身。上周亲眼看见某APP推送《塔图姆与布朗更衣室打架》,五分钟后同一平台又发《绿军双星训练默契十足》,这种精神分裂式的报道真的让人无语。 说到底,NBA最精彩的永远在球场上。那些扣人心弦的绝杀、荡气回肠的逆转、球员们真实的汗水与泪水,才是我们爱上篮球的初心。至于场外的花边新闻,就当是调味剂吧——但千万别把味精当主菜,否则恶心的还是自己。

发布评论

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