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世界杯德国队的溃败:一场令整个国家心碎的灾难

2018世界杯德国队的溃败:一场令整个国家心碎的灾难

我至今仍记得2018年6月27日下午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的闷热空气。作为德国队20年铁杆球迷,我特意请了年假,凌晨三点爬起来为他们加油。谁会想到,这将是我看过最耻辱、最心碎的世界杯比赛之一。

从赛前乐观到首战爆冷

"卫冕冠军"四个字像诅咒一样笼罩着我们。赛前新闻发布会上勒夫还在侃侃而谈"全新的战术体系",更衣室里传出的都是轻松的笑声。直到对阵墨西哥的首发名单公布时,我的心突然咯噔一下——为什么要让35岁的赫迪拉搭档克罗斯打双后腰?厄齐尔的状态明明... 当洛萨诺第35分钟破门时,整个酒吧的德国球迷都沉默了。我捏扁了手里的啤酒罐,看着场上球星们像无头苍蝇般乱窜。终场哨响时0-1的比分刺得眼睛生疼,这竟然是36年来德国队首次世界杯首战告负。

绝杀瑞典后的虚假希望

对阵瑞典那晚我紧张到胃痉挛。当克罗斯第95分钟那记任意球划过诡异弧线入网时,我打翻了咖啡扑向电视机。2-1!整个公寓楼都听得到我的吼叫。"这才像话!"我红着眼睛给慕尼黑的老友发语音,"下一场赢韩国两个球轻轻松松"。现在回想起来,这恐怕是本届杯赛最大的错觉。 更衣室视频里胡梅尔斯说"我们配得上晋级"时,没人注意到诺伊尔欲言又止的表情。连我妈这种二十年不看球的人都在电话里问:"听说你们那个守门员要当前锋用?"厄齐尔事件引发的舆论漩涡,让整支队伍透着说不出的古怪。

喀山之殇:世界杯史上最黑暗90分钟

6月27日的喀山球场像个蒸笼。当看到诺伊尔第93分钟真的冲到对方禁区时,我捂着嘴说不出话。韩国人那次反击,我从金英权破门时就瘫在了沙发上,孙兴慜补刀时眼泪直接砸在了手机屏幕上。0-2,卫冕冠军小组垫底! 转播镜头扫过看台,有个穿德国球衣的大叔正在撕手上的加油彩绘。我机械地刷着社交媒体,德国队回家的话题下每分钟涌进来上万条愤怒的留言。最扎心的是巴西球迷的调侃:"幸好我们2014年没留克洛泽当助教。"

复盘灾难:傲慢与偏见的代价

后来我反复观看比赛录像才发现,勒夫的战术板简直灾难。放着萨内不用非要打传控,平均年龄28.4岁的首发阵容跑动距离比日本队少了8公里!《图片报》曝光的更衣室矛盾更让人心寒——有球员抱怨"某些人根本不配穿国家队球衣"。 记得出局后第三天,我在柏林地铁遇见个穿厄齐尔球衣的土耳其裔小孩。他妈妈慌张地把孩子往身后拉,那一瞬间我突然理解了这个国家足球体系的致命伤。当我们嘲笑英格兰是"欧洲中国队"时,没意识到自己正在变成"欧洲阿根廷"。

四年后再回首:那道未愈的伤疤

去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,我在慕尼黑啤酒馆遇到当年同看球的老伙计。聊起2018年,他突然把酒杯重重砸在桌上:"知道吗?那天之后我半年没踢球!"酒保默默递来纸巾——这个1米9的巴伐利亚汉子居然哭了。 如今德国队迎来弗里克时代,但每次看到吕迪格他们摆出"三中卫"阵型,我右眼皮还是会跳。上周整理旧物翻出那件被汗水浸透又风干的7号球衣,突然想起克罗斯在自传里写的话:"在喀山终场哨响时,我们都听见了某种东西破碎的声音..." 或许这就是足球最残酷的魅力。它会让你在某个盛夏的凌晨,为一群素未谋面的人心碎到无法呼吸,却又在四年后,继续义无反顾地打开电视机。

发布评论

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