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世界杯没有中国?一个中国球迷的无奈与期待
从期待到麻木的心路历程
记得2002年那个夏天,我还在上初中。国足第一次闯进世界杯,整个学校都沸腾了。教室里的收音机偷偷开着,老师们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那时候我们多天真啊,以为这就是中国足球腾飞的开始。谁能想到,那一抹红色竟成了绝唱。 二十年过去了,我从一个热血少年变成了三旬"大叔"。每次预选赛我都跟自己说"这次一定不一样",结果总是熟悉的配方、熟悉的味道。失望多了,连愤怒的力气都没有了。现在刷到国足新闻,手指都会不自觉地快速滑过——不是不爱国,是心真的会疼。我们到底差在哪儿?
每次输球后,网上都吵得不可开交。有人说体制问题,有人说青训荒废,还有人说中国人不适合踢足球。作为一个普通球迷,我分不清哪个才是"病根",但我知道这些说辞听了快二十年了。 前几天路过小区旁的足球场,几个七八岁的孩子在水泥地上追着一个破皮球跑。没有教练,没有护具,连球门都是用书包摆的。突然就懂了为什么日本能战胜德国——他们的孩子从小在专业教练指导下踢球,我们的小孩连块像样的场地都没有。那些让我破防的瞬间
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,国足1-0领先韩国的时候,整个屏幕都是"此生不悔入华夏"的弹幕。那一刻,我们多希望这就是常态啊。结果呢?连附加赛的门槛都没摸到。 去年大年初一输给越南,我关掉电视独自在阳台抽了半包烟。不是矫情,是真的五味杂陈——我们这一代球迷,从小看着范志毅、郝海东长大,现在居然被曾经的手下败将按在地上摩擦。为什么还在坚持?
朋友总问我:"明知道会伤心,为什么还要看国足?"说实话,我也说不清楚。可能是2001年五里河那场狂欢刻进DNA了,可能是每次看到球员拼到抽筋时的触动,也可能单纯就是不甘心——十四亿人,怎么就挑不出十一个会踢球的? 现在我的车里还放着《追梦赤子心》。每次国足比赛前放这首歌,老婆都笑我"又准备找虐"。但万一呢?万一哪天我们真的再次闯进世界杯呢?我想亲自见证那个时刻,告诉未来的孩子:"老子当年就是这么支持过来的。"除了吐槽 我们还能做什么
骂了这么多年,渐渐明白光生气没用。现在我每周都会带侄子去踢球,虽然自己水平很菜;路过商场有人踢选拔赛,总会停下来加个油;上个月还给山区小学捐了三个足球。这些事情很小,但总比在网上当键盘侠强。 看到教育部把足球纳入中考,发现小区旁边在建标准球场,听说职业联赛在整顿...这些细小的变化,就像黑暗中的萤火虫。虽然微弱,但至少让我们看到了方向。写在
世界杯期间,我依然会熬夜看球。不同的是,现在我会顺便看看青超联赛的赛程;看到日本队的表现,除了羡慕还会研究他们的青训体系;骂完足协后,转头就去支持家门口的少年足球赛。 中国足球就像一个总不争气的孩子,你可以打他骂他,但终究无法真正割舍。也许这就是足球的魅力,它让我们在最深的失望里,依然保持着最执着的期待。毕竟,奇迹之所以叫奇迹,就是因为有人始终相信它会发生。
上一篇
为什么世界杯买冠军的比例这么火?揭秘年轻人都在关注的赛事投资
2025-08-17
下一篇
发布评论